大发平台 - -(中国)百科词条
大发平台2023-01-31 16:05

大发平台

2023年的台湾,能否走出“涨”与“缺”?******

  2022年年初,台湾鸡蛋市场价格从每台斤(600克)30元(新台币,下同)左右,暴涨至70元都有人买。如今时已年尾,鸡蛋批发价仍高居每台斤50元左右。有业者表示,从11月开始调货,现在就算贴钱去调货都要排队。缺蛋危机又迫在眉睫。

  缺电、缺水、缺劳工、缺人才、“万物齐涨,唯有薪水不涨”……,“涨”与“缺”两个字,一笔一笔刻画着2022年台湾经济与民生的样貌。

“涨”字获选“台湾2022年度代表字”。联合新闻网图片

  

  12月初,“台湾2022年度代表字大选”票选结果公布,“涨”字在55个候选字中拔得头筹,获选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。“涨声响起,是庶民心中的痛”,有嘉宾在票选结果公布现场表示。

  有民众说,“现在物价都蛮涨的,大家都有感,买东西还有房价,都涨很快。”

  有专家分析指出,2022年,绝大多数受薪阶层可运用的实质薪水是缩水的。每家每户日常生活的必要开销,普遍多了10%到15%。而背着房贷的人,则因为升息,每月多缴至少上千元。

时已年尾,台湾鸡蛋批发价仍高居每台斤50元左右。缺蛋危机又迫在眉睫。台湾《工商时报》资料图片

  早在今年3月,就有网友好奇“台湾什么小吃涨价到大家已经不愿再买?”问题一经上网,引来大批网友留言,排名最前的是三样热门小吃:手摇饮料、鸡排与蚵仔煎。

  “手摇饮,回不去的15元奶茶”“手摇饮从珍奶25元到现在比便当贵,也不买了”“手摇饮,两年没碰了”“手摇饮,已经戒很久了”。

  “鸡排从35元到现在60元,已经不下手”“碳烤鸡排一个85元了”“昨天去夜市吃蚵仔煎,80块真的吓到”。

  除此之外,也有不少网友点名快餐、红豆饼、面包等美食,“唯一正解麦当劳”“红豆饼20元到30元一个真太贵了”“章鱼烧涨得太夸张”“我家附近的面线一小碗75元”“各种面包都变好贵”。

  据台当局相关部门公布,今年6月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年增率3.59%,达近十四年新高,且连续四个月超过3%,连十一个月超过2%的通胀警戒线。10月,民生物资涨幅扩大,面包涨8.76%、创十四年新高;卫生纸涨7%以上,为三年半最大涨幅。

  12月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2.35%,物价虽略回落,但仍是连续十六个月超过2%的通胀警戒线。

  

  今年3月3日上午9点07分,全台各地陆续传出停电灾情,549万户受影响,创下人为疏失停电最久纪录,民怨沸腾。这是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两年来第三度大停电,从2021年“513停电”影响400万户、“517停电”影响200万户,到此次“303大停电”,大小停电事故频传,进一步引起民众质疑台湾缺电。

  对此,台电再三保证,供电充足,停电与缺电无关,并为了杜绝大停电投入5645亿推动强化电网韧性建设计划。但观察台湾用电量,从2017年2172亿度到2021年2353亿度,年增4.68%,创下十一年新高。有专家指出,缺电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,就算有再优质电网,也一样无电可送。

  硅谷裁员中、台湾科技业却仍缺人才?据台媒报道,此前一场人才高峰论坛上,有业者集中火力抱怨大缺人才。

  据台当局相关部门统计,2021年台湾人口较前年减少18万人,人口连两年负增长。“少子化让大学在招生上十分困难,”有大学校长表示,尤其博士班学生更是严重出缺,将会导致台湾的研究能量严重不足。

  在企业界,不少中小科技企业抱怨台积电及联发科这两座“科技大厂”,抢走了不少人才。

  也有业界人士指出,台当局不致力解决人口危机,反而全力发展半导体产业,成立半导体学院,造成少部分人才薪资大涨,社会人力资源严重倾斜,这将导致未来台湾产业两极化和社会贫富不均更严重。

  不仅缺科技人才,普通劳工也很缺。台媒报道,随着疫情趋稳,商业活动恢复,台湾下半年服务业职缺上升,尤其住宿餐饮业、艺术及娱乐服务业、其他服务业(美容美发、按摩业)三个业别,职缺率皆升逾4%。

  媒体报道,缺工如今已成为台观光产业面对的最大难关。有饭店业者透露,人力缺到已经忍痛推掉上千桌的宴会订席。也有饭店经理表示,除了自己支援房务工作外,高阶、中阶主管也都需要到餐饮部门第一线去服务消费者。

饭店业者分析,造成饭店业缺工严重的关键原因,是疫情后经济市场转变,科技产业人力需求大增,挖走制造业人力,制造业再挖走旅宿业人才。台湾《经济日报》资料图片

  有歌词云,人生就是起起落落。台湾的2022,则是涨涨缺缺。2023已在拐角相望,2023年的台湾,能从“涨”与“缺”中走出吗?

  记者 舒颐

  • 福建一中学建校120周年 院士校友致辞共勉******

  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作为校友代表致辞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中新网漳州12月25日电 (记者张金川)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25日举办建校120周年庆典大会,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。

      漳州一中西湖校区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“欣逢盛世纪,恰同学少年,为吾中华兴,正是攻读时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作为校友代表在大会上致辞时与同学们共勉。65届校友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等海内外校友,也通过文字、视频等不同形式为母校发来祝福。

      漳州市市长王进足致辞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漳州市市长王进足在致辞时表示,希望漳州一中以120周年校庆为新起点,继续弘扬优良办学传统,深入推进改革创新,提升教育教学水平,加强高素质、专业化、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,切实发挥教育领域引领示范和品牌带动作用,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打造全省教育高地。

      庆典大会上举行捐赠授牌仪式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漳州一中的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漳州府中学堂,1952年正式命名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,1996年通过了省一级达标学校验收,到2020年形成“一校三区”“一山两湖”(芝山校区、碧湖校区、西湖校区)的办学新格局。

      漳州一中党委书记、校长林顺来致辞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“树人年年情依旧,人生代代无穷已”,漳州一中党委书记、校长林顺来在致辞时指出,漳州一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和社会担当,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代代杰出的人才,如王兆培、邱廑兢、汤铭盘、王占春、高捷成、王德、彭冲、方毅、柯联魁、苏静、李兆炳等一大批革命先驱,以及高庆狮、郑绵平、吴硕贤、谢阿海等科学精英。

      文艺演出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文艺演出。 张金川 摄

      作为“全国文明校园”,漳州一中放眼世界,接轨国际,与英国伊钦学院联合办学,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之路。(完)

    中国网客户端

   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    大发平台地图